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工作 > 备灾救灾 > 工作动态
35个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成功创建------我市出台首个防灾减灾标准化目录
时间:2015-05-07 作者:李溟 [ ] 浏览次数: [打印] [关闭] [ 收藏]

 设置紧急避难点、设立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的防灾减灾综合宣教室,配备不少于20种自救互救器材,这些,您所在的社区都做到了吗?“5·12”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市民政局发布首个《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化建设资料目录》,为社区的防灾减灾创建提供模板

  五里社区新城花园小区的住户沈杰,几年前从农村的平房搬进了高层的住宅。他告诉记者,从农民变为市民,自己和乡邻起初并不适应。农村生活比较节俭,即使住进高楼,家里的老人还是会收集柴火,生炉子烧水。沈杰说,小区中的不少楼道里都堆着柴火和种田的工具,由于是木质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然而,当被记者问及,如果发生火灾应该如何避险,沈杰却说得头头是道:首先电梯是不能用的,要捂住口鼻匍匐前进,从安全通道按秩序走。记者了解到,沈杰所在的五里社区,2012年就创成了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韦岗片区地质结构复杂,如果遇到地质灾害,居民又不知道如何避难,后果不堪设想。韦岗村支部委员汤涛告诉记者,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村里曾出现过房屋开裂、农田下陷等现象,面对这些村民们常常手足无措。为此,今年村委会希望通过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帮助村民强化安全的意识,说实话,以前没接触过防灾减灾的内容,如今出台了创建目录,对社区的创建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共有35个社区获得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创建成果列全省第二。由于防震减灾宣传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全市各社区、街道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区的积极性都很高。此次市民政局出台的《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化建设资料目录》中,对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和规范管理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比如:必须在小区显眼位置设置灾害风险与避难疏散示意图;地下应急避难场所要建设挡水板、独立供风、供电、供气、排污系统等生活设施等。市民政局救灾处处长王继东表示,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居民的防灾技能,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对已创建成功的社区开展回头看活动,巩固成果,带动全市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镇江日报2015-05-07

 

您是第 个访问者
版权所有:248365365 地址:镇江市运河路81号  邮编:212003  
技术支持:南大尚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5253号-1
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